在互联网里,关于“良心老板”的故事常常转瞬即逝。
但有一个名字,却一次又一次冲上热搜,他靠的不是营销,而是实打实的现金。
几千名员工围着成堆的百元大钞,或者一夜之间人手一辆小轿车,这些画面看起来像电视剧,却是方大集团的日常。
他叫方威,一个身价早已突破600亿的辽宁富豪。
不同于很多资本玩家的华丽出场,他的出身是街头巷尾的收废品小伙。
正是这份穷孩子的底子,让他即使登上福布斯榜单,依然习惯把员工摆在第一位。
有人叫他辽宁版“胖东来”,但其实他的故事比任何一个流量标签都更复杂,也更值得琢磨。
那么,一个从废铁堆里爬出来的青年,是如何一步步坐上“钢铁大王”位置得么?
展开剩余88%1973年,辽宁沈阳郊区的一个小院里,一个孩子跟着父亲走街串巷捡废品。
那时候的生活,连填饱肚子都算奢侈,别人家的孩子还在河边玩耍,他已经背着蛇皮袋子,学着跟废品收购站讨价还价。
这就是方威的童年。
不过,日子很苦,但他身上却养成了一种韧劲。
别人嫌脏的东西,他愿意弯腰去捡,别人嫌累的差事,他也能咬牙坚持。
村里人见他们一家人难熬,经常帮衬,方威打小就知道“人情”二字比金子还重。
到了十几岁,他已经成了家里的顶梁柱,独自去抚顺、鞍山一带找废钢,再转手卖给钢铁厂。
这些年累积下来,他的眼光越来越毒,什么废品能卖出价,什么厂子缺料,他心里都有数。
等到市场经济逐渐回暖,他已经摸清了钢铁行情的信息差,用低价收、高价卖,赚到第一笔积蓄。
在很多人眼里,收废品是没出息的营生,但对方威来说,这是锻炼胆识和判断力的第一堂生意课。
正是这段经历,让他后来的每一次出手,都格外果断。
90年代初,方威和父亲开了一家小螺母厂,专门给钢厂供货。
规模不大,却算是稳定,可钢铁行业风云变幻,说好的一手生意,说不定就会砸在手里。
最戏剧性的一幕,发生在钢价暴跌的时候。
钢厂付不起货款,只能用白条打欠账,眼看着白条越积越多,几乎要把小厂拖垮。
就在这时,一家钢厂提出用铁矿抵债,换作别人,肯定觉得这就是个烫手山芋。
可方威看得更远:矿石价格迟早要涨,只要咬牙撑住,这就是金矿。
于是他一咬牙接下,没想到几年后行情暴涨,他顺势翻身,积累了真正的第一桶金。
27岁时,他正式创立方大集团。
从那一刻起,他不再是小打小闹的收废品少年,而是有了完整产业布局的企业家。
2000年代初,他专盯那些濒临破产的国企。别人嫌麻烦,他却看中其中的潜力。
抚顺炭素厂就是最典型的例子,一个负债累累的烂摊子,在他接手后,短短一年就起死回生。
后来,合肥炭素、沈阳炼焦、莱河矿业等等,一连串收购,把方大推上行业核心。
2005年,集团资产已经突破14亿。
对一个从废铁堆里爬出来的年轻人来说,这是惊天的跨越。
但方威并没有停下,他开始把眼光放向资本市场。
2006年,他拿下了海龙科技,几年后更名为方大炭素,成为他的第一家上市公司。
从此,方大真正走向全国版图。
和很多只顾扩张的企业家不同,方威的“壕”,更多体现在对员工的待遇上。
早在2018年,方大集团就在年会上堆出过“现金墙”。
几亿现金整齐码放,员工排队领取,有人拍下视频传到网上,一时间惊掉了无数打工人的下巴。
之后几年,现金分发几乎成了传统。
2019年,现场分掉3亿,平均一个员工拿到六万。
2020年,方大九钢的员工干脆人手一辆轿车,价值五亿元,连保险、购置税都包了。
在职员工每人一万元,退休员工也有补贴,全员涨薪,甚至还专门设立“孝敬父母金、子女教育金”。
这种现金堆成山的画面,让无数网友直呼,这才是良心老板。
根据数据统计,二十多年下来,集团给员工发的福利现金超过40亿。
如果再算上分红,十年间累计支出高达32亿。
对股东他同样不吝啬,有一年直接拿出八成利润分红,金额超过24亿。
在资本寒冬里,这样的手笔,显得格外反常。
可也正是这些福利,把方大打造成了人们口中的“辽宁胖东来”。
如果只看数字,方威的故事就是暴富的模板。
但真正让他被称道的,并不是财富本身,而是背后的态度。
疫情期间,他捐出2亿支援抗疫,河南暴雨,他紧急提供上亿元物资。
几十年坚持东北制药的解热镇痛药维持两元一板,从未借机涨价。
这和很多企业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。
别人总想着怎么从消费者身上多赚点,而他却在守住底线的同时,赢得了市场口碑。
在中国的传统行业里,方威的打法其实并不高明,收废品、收烂厂子、搞技改,这些都是最原始的逻辑。
但他能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,同时始终不忘“以人为本”,这才是最稀缺的品质。
方威的故事,听起来像传奇,从捡破烂的小孩到钢铁帝国的掌舵人,再到几十亿现金墙的制造者。
但如果只看到钱,就低估了他。
真正让人动容的,是他始终没忘记自己出身的卑微。
他知道什么叫饿过肚子,什么叫靠人接济,所以当他有能力的时候,第一反应就是让员工过得更好。
钱,当然能买来一时的掌声。
但几十年如一日,把员工和股东都照顾到,靠的不是一时冲动,而是根深蒂固的价值观。
在一个“资本至上”的时代,方威给出了一种另类的答案。
企业的成功,不只是账面数字的增长,更是能否让身边的人一起变得更有尊严。
或许这才是“辽宁胖东来”的真正意义。
发布于:河南省查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